
終於畢業了⋯⋯碩士班
想起2020年8月25日剛踏入臺灣,那時剛好是新冠病毒爆發,一進入臺灣就不得不隔離15天,現如今2023年12月13日已距離那時1205天,三年有餘終於畢業了⋯⋯
非常感謝所有陪我一路走來的人⋯⋯
本文以下內容取自本人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畢業論文《華人空間的轉移與建構——以泰國曼谷耀華力為例》之謝辭部分。
下載畢業論文全文
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
我生待明日,萬事成蹉跎 。
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來老將至。
朝看水東流,暮看日西墜。
百年明日能幾何?請君聽我明日歌。
明·錢福《明日歌》
小時候爸爸常說道:「不要只天天待在方形的房間裡,要走出去,認識外面 的世界,去看看人們在做了些什麼。」,我那時候也不懂,但自從打算進修研究 所以來,直到現在,才懂得其中的深意。時間⋯⋯總會證明一切的。
首先非常感謝我的家人,尤其是推動我繼續進修研究所的哥哥,如果沒有 你我恐怕也很難跨出這一步的決定。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,有哥哥的陪伴, 也有爸爸媽媽的支持。不管是在進修研究所的這四年裡,我做的任何決定,你們都能夠全力地支持我。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有





“ก๋วยเตี๋ยวเรือ” หนึ่งในอาหารไทยที่มีขายในไต้หวัน
“ก๋วยเตี๋ยวเรือ” หนึ่งในอาหารไทยที่มีขายในไต้หวัน
รอบนี้มีโอกาสได้ไปถ่ายทำVlog ภายใต้ความร่วมมือกับสำนักข่าวรอบโลกสำหรับผู้ตั้งถิ่นฐานใหม่ สำนักงานตรวจคนเข้าเมืองไต้หวัน ก็คือ กินฟรีนั่นเอง😂😂___________ติดตามความคมชัดระดับ 4K ได้ที่ : https://youtu.be/Z47SkgNJ9pA
明(9月22日)天要開學了……
明天要開學了……
.
好久沒有寫中文版的Po文了
時間過得真快,
一轉眼從碩一新生就變成了碩二了。
.
從這個學期過後就不用來上課了,
30個學分一年半修完,
剩下的就只有要專心寫論文了。
.
想想也真的是很不容易,
一個人背井離鄉,
來到了「台北」這個陌生的城市生活;
一個比別人小了兩三年,
來到了「師大」這個大學念研究所,
跟自己同歲的都還在大二,壓力便真的大了起來,
要把自己變得更強大,才能比得上別人。
.
一個學期修了5堂課15個學分,
想想那個時候真的快把自己逼瘋了。
.
大陸有幾句詩深深在我腦海里徘徊:
「走向遠方,是為了讓生命更輝煌……不論是孤獨的走著,還是結伴同行,要讓每一個腳印都堅持而有力量」
.
人生的意義,就在人心。
每一步不管是成功或失敗,
都是要自己去面對,並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。
.
人生苦短,道路漫長,
珍惜每一段時間、每一個人,
相遇與離別都是一種緣分。
.
來台灣一年我似乎對台北的路了如指掌,
不用開地圖就已經知道要走的路了。
其實地圖本來就在人心,
我們通過不斷地去努力堅持,

斯卡羅 Seqalu: Formosa 1867:ความเป็นระเบียบ (Order) และความเป็นอารยะ (Civilization) ที่พยายามมอบให้แก่พวก “ป่าเถื่อน” กับการอยู่ในจุดที่สูงกว่า
ความเป็นระเบียบ (Order) และความเป็นอารยะ (Civilization) ที่พยายามมอบให้แก่พวก “ป่าเถื่อน” กับการอยู่ในจุดที่สูงกว่า
ความต่างทางชาติพันธุ์ แท้จริงแล้วเราคือใครกันแน่ (Self-identity)
กระแสโลกาภิวัฒน์ กับการปรับตัวเพื่อให้ “อยู่รอด”
.
ซี่รี่ย์เรื่อง 斯卡羅 Seqalu: Formosa


《按照自己的節奏走——享受過程》
我到底讀碩士是為了什麼?
我真的想要在兩年內畢業嗎?
為什麼要給自己的壓力那麼大?
.
是不是因為太看重結果而忽略了享受學習的過程?
.
學習、探討問題曾經是一個我很喜歡做的事情,
我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向內心轉移,是一種認知自己的一個過程。
我去探討問題是因為我處於內心真正的想知道,所以我就試圖去尋找那個答案。
.
當你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,那件事情就不會給你自己造成任何壓力。
但是也就是在不知不覺當中,
我開始為了結果而去學習,
開始為了結果,為了畢業,去努力、去付出,
然而這些卻變成我自己的一個壓力。
.
我們學習的態度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?
.
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?
.
當你享受過程,享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
你就不會覺得有付出感,也就不會覺得你一直在努力,
你只是處於內心喜歡而去做,樂在其中而已。
.
這個態度應該可以說是「不求而得」吧。
.
陳勝泰
2021年05月30日
明(2021年5月23日)天就要回泰國了….
真的捨不得台灣,
捨不得這邊的朋友們。
.
有很多泰國朋友問我說:「泰國比台灣還危險,你真的要回去嗎?」、「你回去之後,回不來怎麼辦?」、「泰國有什麼好的,政府那麼爛,乾脆不要回來了留在台灣」
.
其實有時候同樣的問題,我們卻有不同的想法,
在不同的角度,去思考同一個問題,往往會有著很不一樣的感想。
.
是的,我承認,台灣確實比泰國好多了,
但是不管怎樣,在家的感覺往往會比在遠處他鄉還要溫暖。
.
從生出來一直到現在,雖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泰國,
看到了很多泰國的大事小事,甚至覺得自己的國家真的很爛,
一直到現在,都有很多泰國人想移民到國外去。
但我卻有著不一樣的感覺,雖說泰國多麼不好,但是她卻是我的家,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,這裡充滿著我很多的回憶。
.
但人生也確實不能一直在原處不動,人總是會長大的,
人生的路,要自己選擇,自己去面對。
.
在台灣的271天,是我人生最寶貴的時間,
在這段時間裡,我學到了很多知識,認識了很多人,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。
.
我爸常跟我說:「你不能一直整天待在屋子裡不出來,你要學會出去看看世界,看看其他人,他們在幹
วันที่ 23 พฤษภาคมนี้ จะเดินทางจากไต้หวันกลับไทยแล้ว...
วันที่ 23 พฤษภาคมนี้ จะเดินทางจากไต้หวันกลับไทยแล้ว...
.
ช่วงนี้สถานการณ์โควิดในไต้หวัน ทวีความรุนแรงพอสมควร
ยอมรับว่าการป้องกันการแพร่ระบาดของไต้หวัน ค่อนข้างทำได้ดีและรวดเร็วมาก แต่การแพร่กระจายของโควิด เป็นสิ่งที่เราต่างก็ไม่คาดคิด
.
วันนี้ที่มอ
人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?
也許可能是一種既不善又不惡的中庸之道,
善或惡是要看是從哪個角度去思考。
.
何為善?何為惡?善惡之標準為何?
.
道德經第二章有說道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」
.
善與惡相對而成,人因有善才會有惡,
善端與惡端的對立,也許人生出來就沒有善惡之分。
.
若人生出來沒有善惡之分,
那是不是可以說善與惡是後天才有的,
就比如生出來就像一張白紙,
善或惡要從外面所影響。
.
孔子說「性相近」,
卻沒有說明人是性本善或者性本惡,
通過自修來擴充四端之心,
也是意味著承認善與惡之存在,
人可以為惡,亦可以為善。
.
當人們認為善是好的,人人就會去追求「善」;
當人們認為惡是不好的,人人就會想方設法不會為惡。
.
荀子以禮為核心來控制人之惡端,
韓非子與李斯推出法家學說,用法來控制人之惡端。
同樣西方的自由民主也是以憲法主義的法治觀念來控制人的權利。
.
徐復觀所詮釋的儒學就是以人民的好惡為好惡,
以人民為為天下,達到無為之德。
.
所謂無為之德,就是人心所向。
若人們的心向善,善就變成世界之標
泰國與民族主義的想象
「國家、民族與現代」是西方國家的概念,
各國間的文化交流是圍繞著「自我」與「他者」的互動,
殖民時期西方國家的到來,
以及各國間的「旅行者」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人物,也使得文化能夠在此傳播。
.
此外,西方國家在殖民時期的殖民地,
透過為了統治正當性而進行教育人員,
以便擔任殖民政府之重任,也使得文化能夠在其中有所交流。
.
然而,文化之間的交流,也必須透過文本,
與解釋者本身對於文本的了解,
所以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,
往往會發生一種所謂「脈絡性的轉向」(contextual turn),就是把新的概念放在本土的脈絡,賦予它一個新的解釋。
.
西方國家的到來,與其他被西方國家殖民的東南亞國家,長期受到殖民、受到殖民者作為媒介所帶來的種種思想如族群的概念、殖民者所做出的人口普查、地圖等概念,以及長期被殖民者統治,形成一股反殖民的氣氛。
.
反殖民主義的誕生,使得民族主義在此興起。
種族間的不平等關係,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,
受到殖民者的不對等待遇所產生的分歧,
也在本土脈絡中打開了一個新的歷史事件。
.
各國之間透過殖民者所帶來的思想,如

นิทรรศการวัฒนธรรมไทย ในไต้หวัน: "ความเป็นไทย ในสายตาของคนนอก"
เมื่อไม่กี่วันนี้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ได้จัดนิทรรศการพิเศษเกี่ยวกับวัฒนธรรมไทยขึ้นมา (ตั้งแต่วันที่ 27 มีนาคม ถึง 5 กันยายน 2021 ภายใต้ความร่วมมือกับ New Taipei City Shihsanhang Museum of Archaeology และ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)โดยมี